首页 >> 学生管理 >> 思想引领 >> 详细内容
 
思想引领 >> 正文
财经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案
日期:2017-03-11 12:51:37  浏览量:5953

 

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财经学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我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院的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一是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二是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三是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四是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五是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六是坚持普遍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七是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
    二、组织领导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为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学院成立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

  长:刘雪梅院长

副组长:常尚新、吕巧娥、赵婉婷

  员:财经学院全体教职工、学生党员、学生会、专业协会成员

三、目标任务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牢固树立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党的观念、社会主义观念,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2、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培养大学生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4、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在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组织纪律和民主法制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社会知识和卫生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四、主要措施
    (一)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队伍专业化

1、 优化强化教育队伍,实现思政队伍专业化

1)规范培训,建设“学习型”思政工作队伍。

紧紧围绕思政工作知识与能力所需规范培训内容,一是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内容;二是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以及心理咨询知识、法律常识等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的内容。三是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调查分析能力、协调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教育能力、职业指导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思政教育岗位必备能力的培训课程。

2)以干代训,建设“实干型”思政工作队伍。

通过建立日常工作会议制度,对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中沟通、交流、讨论和重点讲解,在讨论分析中寻找突破口,解决突出问题,使思政干部在业务能力方面取得显著提高;通过“一带一”、“一帮一”互帮互学的形式,实现干中学、学中干;通过岗位实践加强思政干部的工作实操能力;通过交叉检查、现场观摩,实现互帮互学、互相促进,提高学生思政工作队伍的战斗力。

2、加强专职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把任课教师团队融入思政教育队伍

1)任课教师树立为专业服务的意识,实现师生关系人本化,专职教师不仅是专业课程的导师,更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充当学生职业发展的引路人。

2)实施“课程思政”,要求所有任课教师不仅要在专业发展上形成全员育人的共识,也要在思想认识上具备有效育人的能力。

3、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促进教育科学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强化师德教肓,履行师德规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努力铸就一支忠诚于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让学生尊重、家长信赖、社会满意的教师队伍。

(二)对财经学院大学生思政教育分类、分模块有序开展

1、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

以财经学院党组织为核心和保障,组织大学生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使其确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各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大学生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

2、道德与法制教育

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用“正能量”影响和塑造学生,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到学习生活之中。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把道德和法制内容转化为日常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介质。坚决抵制邪教、非法传销和非法宗教活动,养成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

3、诚信与感恩教育

结合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助学金、论文写作、考风考纪、求职择业等学生日常行为,组织丰富多彩的诚信与感恩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讲诚信受益”的价值观念。

4、学风教育

依托我系学风建设方案,不断扩展其内涵,以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为立足点进行学习目标教育;以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为切入点,教育学生自觉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勤奋好学精神;以专业、学科特点与个人学习习惯为结合点,进行学习方法的教育与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5、竞争意识、成才意识、创新创业意识教育

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尤其要针对毕业生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成才意识和择业观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现代人的意识和观念,具有正确的择业思想和择业心理,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素质锻炼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就业技能。

6、安全教育

积极宣传普及防火、防盗、防骗、防抢、防病、防食物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技巧,及时排查学生宿舍等重点场所的安全隐患。

7、心理健康教育

按照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宣传、教育和辅导。突出做好学习心理、人际关系心理、恋爱心理、择业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辅导,重点加强典型个案的发现、辅导、反馈、监测、治疗和处理工作。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努力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健全人格。

8、大学生日常文明行为养成教育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大学生日常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为重点,开展大学生文明素质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和日常行为规范,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提升行为外化能力,形成与校园文化相协调的大学生行为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9、加大班级文化、寝室文化建设,用集体文化为个体内涵发展提供有效导向和土壤

做好班级、寝室文化一直是我系工作特色之一,通过一系列形式对师生行为进行潜移默化,形成一种良好、自觉的行为习惯,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两类文化主要从制度建设、班级五栏建设、黑板报、图书角、环境绿化、警示标语、整体布置进行构思。

10、在系部整体指导和充分发挥各班级主动性基础上,按照大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形成一条真正具有可行性的主题教育主线。

(三)第二课堂教育

1、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1)建立完善学生会制度,为学生会的工作提供指导,确保学生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

2)活动内容与教育思路相结合,经常开展一些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活动,充分调动一切可以、可用的有利因素号召学生参与,同时,确保活动的内容比较有针对性,其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落实。

3)加强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系部指明学生会发展的方向,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和培训,提高他们工作的效率,并为学院打造一支优秀的学生会干部队伍。 

4)倡导学生会树立正确的干部观念

2、打造财经专业联盟,铸造协会品牌

1)充分发挥专业协会主动性,加强指导,坚持以思想建设引导社团,以文化建设凝聚社团,以组织建设规范社团,不断开阔思路、整合资源,使社团呈现出健康向上、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2)不断组织学术交流,专家讲座,定期组织四大协会开展培训学习,参加各项竞赛。

3)以协会为主体,丰富校外实践课堂,以企业和协会为结合点,吸纳更多的学生入会,企业导师有针对性的融入协会对成员的实习就业、职业发展做指导并走向社会实践,真正解决德育教育载体与社会实际脱节的问题,以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紧密结合专业实际,实现人文素养与专业素养的共同发展。

3、加强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管理(针对集中实习),真正实现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1)健全组织管理体系。校外实习基地依托共建单位共同建设,由双方相关人员组建领导小组。围绕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建立有关实习的教学运行、学生管理和安全保障等规章制度。

2)优化实习教学模式。共建双方共同制订校外实习教学的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组织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实现校内培养和岗位训练的高度融合。

3)建设实习教学师资队伍。指导教师队伍由学校教师和共建单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组建。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指导教师队伍的相互交流,共同参与实习教学过程,不断提高实习教学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4)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共建双方根据学校培养方案与实习基地实际情况,共同制订学生实习阶段的考核方法与考核手段,共同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共同对学生在实习基地学习阶段的培养质量进行评价。

5)构建安全保障体系。做好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安全、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教育,提供充分的安全保护与劳动保护设备,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

 

 

点击数:5953收藏本页